新春走基层民营婺剧团中的别样师徒

白癜风病初期照片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zjft/190403/7022280.html

-02-:35

浙江新闻客户端

记者邵倩

2月19日,戊戌年的正月初四,航埠镇万川村的文化礼堂外车水马龙,礼堂内繁弦急管、人头攒动。下午一点整,衢州市衢江区九九花婺剧团的节目准时开场了。作为衢州市现在仅存的两家民营剧团之一,九九花婺剧团已经坚持了二十年。

“婺剧传承的话,我已经是第二代了,我父亲在年的时候就在村里集资创办了一个婺剧团。”衢州市衢江区九九花婺剧团团长徐建荣说,“当时一群爱好婺剧的人,把稻谷卖掉买点龙套、行头。”年,徐建荣接过父亲的衣钵,创办了自己的婺剧团。到年,九九华婺剧团正好走过了20个年头。

正月初八,九九花要到衢江区上方镇演出;月底,他们又要辗转到义乌。“还有些地方我还在谈,谈好了就可以去演出,正月里是不会有空闲的。”徐建荣介绍道。作为一团之长,他至少要考虑到十天以后的行程。

“剧团里的演员从十八九岁到六十多岁的都有,但大多数还是三四十岁的演员。”徐建荣说,“农村的民营剧团年轻人很少。”中年的演员是这个民营剧团的台柱子,他们大多没有上过专业的戏曲学院。他们的身段和手艺,都是从自己的师傅那里学来的。

师傅,这个中国传统行当的称呼。如今还流行在这个民营婺剧剧团中,师傅收徒,也靠缘分。不刻意立招牌,只要年轻人愿意学,前辈就会教。

石吉青,今年74岁,龙游人,民间婺剧演员。石师傅在兰溪、金华一些婺剧团都呆过,年轻时他在台前,小生、老生他都演过。四年前,他来到九九花婺剧团里转战幕后,在后台收拾道具、服装等。这个工作看似简单,却十分复杂。演员们根据剧情变化快速的换服装,石师傅要把服装提前准备好。台上的场景变了,石师傅要第一时间摆放道具。

去年,九九花婺剧团来了一个新小伙,朱仁杰。他是建德人,16岁时被一位山东的师傅领进婺剧的大门。之前在浦江的一个婺剧团呆了几年,经过朋友介绍,他来到了九九花婺剧团。他是武功演员,连翻几个跟斗都不在话下,但是既然要上台表演,婺剧的把式还是不能差。

于是,这一对“师徒”就经常在一起。一个云手,一个亮相,石师傅都教的相当认真。虽然朱仁杰现在多数时候只能跑跑龙套,但是他说:“我还是会一直走婺剧这条路,我也要把这项传统艺术继续传承下去。”

“我的师傅传给我的东西,他们可能都还没学过。”石吉青说,“只要他们想学,我放在肚子里的东西都教给他们。”已过古稀的石吉青最后动情地说:“婺剧的东西,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更加好了!”

在这个自负盈亏的小剧团中,42位演员正做着同一件事情,继承与传播一项传统文化——婺剧。“近几年,政策也越来越重视我们民营剧团了,我很开心。”徐建荣说,“但是年轻人还是难招。”有一次在龙游,有两个年轻人看了婺剧很感兴趣,想来学。可是他们的家里人不同意,觉得在民营剧团中走南闯北太苦了。

这一边,鼓点急促,演员们紧锣密鼓地准备上台。那一边,朱仁杰趁着空档连忙跑到后台请教石师傅,这一个云手后,怎么亮相才精神。舞台前,观众们有滋有味地观看着流传千年的活化石,舞台下,徐建荣正在思索,这个民营剧团该怎么继续走得更远走得更好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cyrz/675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